从“点”到“球” 构建编辑思维链

从“点”到“球” 构建编辑思维链

报纸新闻编辑在新闻舆论传播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提升新闻舆论引导水平,必须高度重视新闻编辑的能力建设。尤其是要加强系统思维,构建完整的思维链条,克服“见树木不见森林”“本位主义、局部思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顾此失彼”等问题。

“点”的思维

每个稿件“适得其所”

新闻舆论传播以单篇稿件为源头,具有较高信息量和附加值的新闻稿,是提升新闻舆论“四力”的基础。编辑首先要着眼于“点”——对单个稿件价值作出科学判断。稿件价值,既指新闻性,也指显著性、政治性,比如重要领导活动、重大活动报道以及重大政策发布等。要慧眼识“稿”,精编细琢,让相关稿件“适得其所”——以适当篇幅在适当的版面、版位呈现。这是编辑的常规技能,也是构建编辑思维链的起点。

“线”的思维

创设栏目串联稿件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同类稿件比较多,但某些需要报道的内容却缺乏,有时也闹“稿荒”。这就需要编辑养成“线”的思维。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强化栏目意识,创设相关栏目,以栏目稿件,把相关稿件集纳成“块”、串联成“线”,实现有序发布,提高报道的集聚集约程度。如《绍兴日报》常年开设《打好八大战役》《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当好河(湖)长》《培育经济新动能》等栏目,以栏目来引导、倒逼记者采写相应稿件,解决阶段性“稿荒”问题。同时,把相关稿件纳入相应栏目,体现报道计划性。创设栏目,需要编辑有较强的选题策划能力。《绍兴日报》定期举行新闻策划工作研讨会,每月要求中层干部、骨干编辑撰写一个以上策划方案,以此保证栏目生产的持续性。适时就相关话题推出系列报道,对整组报道的数量、体裁、角度乃至标题,事先认真策划,体现整体性、系统性。

“板”的思维

妥善把握平衡

这个“板”指的是“跷跷板”,“板”的思维就是平衡思维。把握好新闻传播中各类要素的平衡,体现协调性、整体性、节奏感等平衡问题。协调性,是指考虑当天版面上图文、体裁、篇幅以及报道地域、内容之间的平衡,当天版面上尽可能做到图片、消息、通讯、评论等体裁齐全,报道某个区域的稿件不超过一篇。整体性,是指考虑某个时期报道涉及的地域、领域之间的平衡,兼顾报道区域的全覆盖。节奏感,意为把握好每一重大活动报道的“起承转合”节奏,做到“瞻前顾后”,不“虎头蛇尾”。对跨度较长的重大政治活动、重要事件等报道,事先有详细计划,根据不同时间节点要求,把握发布内容和频率,有张有弛、渐次推进、首尾呼应。

“面”的思维

善于运用版面语言

版面语言本身是一种信息元素,是纸媒的独特优势,也是体现导向的重要手段。好的版面语言,是稿件组合与版面设计的完美融合。将文字、图片、标题、色彩等要素组合编排,既突出重要信息内容,又体现审美效果,实现有效传播。版面语言的呈现,有时需要版式总监参与,但在更多情况下,总体版式是不变的,局部的完善与调整,版面编辑完全能够做到。尤其是在稿件组合、版位安排以及线条、色彩的运用方面,更多应由版面编辑具体操作。在“面”的思维养成中,提倡编辑树立“特刊化”思维,善于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更多版面,独立策划推出一个特刊。《绍兴日报》推出“鲁迅路、鲁迅梦”“我们的家”“绍兴气质”“大禹歌”等主题特刊,既有效提升编辑创新版面设计、运用版面语言能力,也有力推动了以特刊化来引领主题报道的新闻实践。

“球”的思维

综合考虑多重效应

编辑应从具体的稿件、栏目、版面中“跳出来”看问题,多站在大局的高度,综合思考新闻报道的多重效应,不断增强政治观、全局观、长远观。增强政治观,就是坚守政治高线、严守纪律红线,认识到内容都要体现导向,从源头守牢舆论阵地。树立全局观,就是服从报社整体的报道思路,组稿组版要服从安排和调度,不“抢稿”,不“漏稿”,不“串版”。具有长远观,就是跳出低层次编稿、浅层次组版的重复机械劳动怪圈,树立品牌意识,对稿件创优、栏目创优、版面思想建设以及自身业务提升等,有长远打算,一以贯之、持之以恒,争创名优作品,争做名优编辑。

从“点”到“球”,各环节渐次递进,互相联系、互为促进,构成编辑的系统思维链条。这些思维方式,在编辑实践中大都存在,将其进行概括梳理,有助于“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自觉提升系统思维能力,增强编辑实践的目的性、科学性、创造性,提高新闻舆论工作水平。

(作者单位:绍兴报业传媒集团)

关键词:

责任编辑:yt421

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百度地图 |

本网站由中国观察者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信箱:992 58 35@qq.com 媒体合作QQ:992 58 35

1999-2018 www.guanchazhe.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