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iMessage垃圾信息泛滥 举报无结果
iMessage是苹果手机用来发短信的应用程序,日前不少苹果手机用户反映iMessage经常收到垃圾信息,内容涉及赌博、色情、代购等,它们通过苹果手机自带的iMessage渠道塞满用户的手机,删不胜删,举报几乎没效果。苹果iMessage垃圾信息泛滥真的是无解难题吗?
iMessage垃圾信息泛滥 举报几乎没有效果
用户举报垃圾信息后照收不误
市民郭先生表示,他的苹果手机里有很多不同苹果账户发来的iMessage垃圾信息,内容主要是赌博广告,还会有色情小说、代购信息等,“世界杯期间赌球的广告尤其多”。
iMessage是苹果公司的一款即时通信服务,可以发送短信、视频等内容。当有陌生人发送iMessage信息时,用户可以点击信息下方的“报告垃圾信息”按键,删除并向苹果报告垃圾信息。
发送垃圾信息的账号最多只是被封禁
但是,发送消息者只需注册新账户即可再发。郭先生反映,以往多次举报了垃圾信息,但几乎没有效果,垃圾信息照收不误。
群组发送 用户无法举报也不能拒收
除了一对一发送,苹果iMessage垃圾信息还有群组发送的形式。网友“养生达人”近日发帖称,自己莫名被拉入一个iMessage垃圾短信群组,和其他360多名用户同时收到以“群聊”方式发送的垃圾信息。这类信息下面是没有“报告垃圾信息”按键的,用户无法举报,更不能拒收。
代发广告0.1元一条 群发设备8千元一台
苹果iMessage垃圾信息泛滥的背后,是极低的群发消息成本。在某网络平台,记者搜索发现有不少代发iMessage广告的商家,报价多为0.1元一条,发送数量在十万条以上的价格为0.09元一条。更有商家极力推荐记者购买群发设备,“一台机器只要8千元,今后你就可以无限制地发送消息了。”一名商家称,“有了机器你还可以代别人群发,很快就能回本。”
某些卖家更是称自己有强大的iMessage用户数据库,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向发送垃圾信息,“比如特定省份、性别、年龄的iMessage用户都可以发。”
拦截iMessage垃圾信息的“锅”谁来“背”?
苹果没有权力辨别或拦截个人信息
针对iMessage垃圾信息泛滥的情况,苹果公司回复称用户可以在设备上阻止联系人和电话号码,还可以过滤掉未知发件人发来的iMessage信息,并报告疑似垃圾信息的iMessage信息。不过,苹果公司表示,iMessage垃圾信息是通过运营商发送的,。
“从邮件服务提供商对垃圾邮件的筛选,到电信运营商对垃圾短信的过滤,这些都是以往被广泛接受认可的技术手段,可以在不触碰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实现。”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说,与之类似,苹果应该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拦截iMessage垃圾信息。
拦截垃圾信息存在误判风险 苹果称无法完全屏蔽
多位业内人士称拦截iMessage垃圾消息的难点主要在于如何识别垃圾消息,存在误报风险。iMessage作为即时通信软件对时效性要求高,不像电子邮件,即便被误判为垃圾信息也不一定会损害通信效率。而iMessage相较于QQ、微信等其他即时通信软件,默认允许接收陌生人信息,因此垃圾信息很多。
由于建立相关技术机制需要额外的投入,且过滤信息时产生误判还可能面临干涉用户信息交互的指责,付亮表示苹果公司可能并不会主动揽责进行iMessage垃圾信息拦截分类。
垃圾信息泛滥需综合治理多方打击
明知发布违法广告 不作为也是侵权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苹果公司作为服务提供商,没有主动发送信息并不能作为其不履行监管职责的理由,不作为也是一种侵权。
根据《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未参与互联网广告经营活动,仅为互联网广告提供信息服务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对其明知或者应知利用其信息服务发布违法广告的,应当予以制止。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
判断是否明知或应知,应考察信息服务提供者是否履行了主体责任,比如是否为用户提供了有效举报渠道、对于屡次发送违法信息的主体是否列入黑名单。如果苹果公司怠于履行,则需要承担责任。
多部门合力形成打击网
2012年发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也提出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电子信息接收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电子信息接收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或者个人电子邮箱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
付亮认为,iMessage作为互联网信息的传播渠道,应由苹果建立监管机制、设明底线,对于赌博、色情一类明显违法信息应当直接过滤。
根据以往治理垃圾短信获得的经验,中国移动信息安全专家表示,垃圾信息治理链条长、环节多,治理需要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运营商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全方位的打击网,才能切实切断其利益链条。
垃圾信息泛滥或存在个人信息泄露危机
此外,iMessage垃圾信息的大量群发甚至精准发送暴露出用户个人信息数据大量泄露的危机。朱巍认为,这种行为并不属于大数据精准营销,而是滥用数据对用户权益进行侵害。
据了解,个人数据保护法目前正在制定中,内容涉及个人信息收集、精准广告营销等范畴,保护数据安全、拦截垃圾信息领域的进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