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下线滴滴顺风车不是反思终点

网络给新业态发展安上了“油门”,而治理的“刹车”配置亦急需跟上发展的步伐,不能再等到发生后果之后再来管理。

8月26日,滴滴对外公布乐清顺风车事件的自查进展,宣布将从8月27日零时起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此外,滴滴还宣布免去黄洁莉的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职务,免去黄金红的客服副总裁职务;客服体系继续整改升级,加大客服团队的人力和资源投入,加速梳理优化投诉分级、工单流转等机制。

面对汹涌舆情,滴滴宣布从8月27日零时起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不难看出也是倒逼所致,然而这并不是反思的终点。

首先,连续两起事件充分反映了平台对顺风车安全防范控制的巨大漏洞,尤其是安全风险应对的滞后乃至无效,这也是滴滴顺风车饱受诟病的问题焦点。从服务的伦理来看,通过组织服务获取赢利,保障服务对象人身安全,是内在的责任。换言之,在平台不具备条件与能力,有效掌控风险、保障安全之前,相应的服务都应谨慎和受到约束。滴滴顺风车的安全防控漏洞,网约车同样存在,平台在这方面还应加大投入,避免重蹈覆辙。

其次,网络顺风车自诞生以来,其实就偏离了“顺风”的性质,一方面成了低门槛营运的网约车,另一方面则成了社交的新生方式,如滴滴顺风车在“空姐遇害事件”之前,APP包含大量社交功能,给了非乘坐以外目的更大温床,让顺风车带上了更多内在安全风险。“空姐遇害事件”之后,社交功能尽管做了技术性的处理,却并未清除,这都折射出网络平台对流量近乎失去理性的迷恋,这些都折射出服务定位的严重失真。

网约顺风车某种程度也是网络平台片面追求服务边界与服务利益最大化的缩影。无视服务本身的优弊,甚至牺牲基本的公共安全与基本的市场秩序,这些在视频平台、电商平台、媒体分发平台,都不同程度存在,只不过没有像顺风车服务可能导致人命案那么令人关注与痛心。网络平台在逐利的同时,不应无限度失去底线,承担起基本的社会责任,这一点恐怕诸多平台都得反思,真正强化对服务消费者基本权益的保障能力。

同时,这些年网络平台的野蛮发展,都是从放纵规则开始,让商业资本相互克厮杀,最后再由政府出面管控,缺乏前瞻性的调控,更缺乏法律的与时俱进。网络给新业态发展安上了“油门”,而治理的“刹车”配置亦急需跟上发展的步伐,不能再等到发生后果之后再来管理。

第三,两起顺风车恶性事件不能忽视犯罪行为的预谋性,这与运营过程的激情犯罪有明显区别,即便是平台有严格的风险防范机制,都不一定能彻底避免。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容易受到侵害,特别是网络社交时代,这样的风险更突出,一方面公共安全还应强化这方面的管理与防控,另一方面女性群体亦需要提高这方面的防范意识、风险识别与处理的能力,把安全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关键词: 滴滴顺风车 下线

责任编辑:yt421

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百度地图 |

本网站由中国观察者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信箱:992 58 35@qq.com 媒体合作QQ:992 58 35

1999-2018 www.guanchazhe.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