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首批药品带量采购渐近 企业呼吁不要唯低价是取
国家首批药品带量采购渐近
企业呼吁不要“唯低价是取”
据媒体报道,9月11日上午,国家医疗保障局主导下的试点联合采购在上海召开座谈会,首批计划采购的33个品种对外披露。此次带量采购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证券日报》记者向多家医药企业求证确认了此事。一位制药企业证券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公司参加了此次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试点会议。“不过,现在只是开了个座谈会,未来实行情况还有待观察”。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述消息传出之后,A股生物医药行业多家上市公司股价出现调整。9月12日,行业153家公司股价下跌,恩华药业、泰格医药、华东医药、康泰生物等公司股价跌幅超5%。9月13日,行业124家股价出现下跌,其中7家企业跌幅超过5%。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将会引发市场格局重塑,试点地区的医药销售将面临洗牌。
北京鼎臣医药咨询管理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国家带量采购的初衷是很好的,从企业自身来说,也欢迎带量采购。实施带量采购将降低企业费用支出。”
一位制药企业的销售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事件对公司的影响有利也有弊。“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受影响的程度也会不同”。
不过,也有制药企业人士向本报记者表达了担忧:公司在进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时已经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如果不能在此次竞标环节中标,则将失去市场,这将打击企业进行一致性评价的积极性。
国家集中采购发力
今年国家医保局成立。9月11日,国家医保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正式对外发布。
据了解,国家医保局的职能其中就包括:组织制定城乡统一的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医疗服务设施等医保目录和支付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制定医保目录准入谈判规则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和医疗服务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收费等政策,建立医保支付医药服务价格合理确定和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建立市场主导的社会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建立价格信息监测和信息发布制度;制定药品、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政策并监督实施,指导药品、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平台建设。
“从组织架构来看,国家医保局的话语权大大增强。这意味着,其在药品招标、支付等领域的议价能力大大提升。”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
国家医保局成立之后,国家级别的药品带量采购就引起市场关注。“区别于省级药品的招标采购及带量采购,进入国家药品带量采购市场,意味着更大的市场,企业以价换量的动力就更大了。”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记者获得的材料显示,9月11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试点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和沈阳、大连、广州、深圳、厦门、成都、西安11个城市。试点地区委派代表组成联合采购办公室作为工作机构,代表试点地区公立医疗机构试试集中采购,日常工作和具体实施由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承担。
根据试点方案,此次带量采购的品种有33个,从公布的品种来看,全部品种均有企业通过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根据试点方案,根据入围的生产企业数目,按照不同的竞争状况分类施策,设定不同的集中采购形式。入围的生产企业在3家及以上的采取招标采购的方式;入围生产企业为2家的,不构成充分竞争,采取议价采购的方式;入围生产企业只有1家的,缺乏竞争,采取谈判采购的方式。
此次采购量根据试点地区公立医疗机构年度药品总用量的60%至70%来进行估算。
对于此事,史立臣表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并不是第一次推出,此前多个地方也推出了集中带量采购。但如果想真正做到带量采购,让企业积极参与进行,必须解决好谈妥价格后的采购、结算问题。
降价引起市场关注
在国家出让市场的背后,药品降价也引起了包括投资者在内的极大关注。9月12日至9月13日,A股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股价出现调整也被解读为对此事的反应。
行业人士预测,根据参与情况企业将面临不同的降价压力。其中,大于(等于)3家的采取竞价方式,预估降价幅度为40%;两家的采用议价,预估降价幅度为20%;仅1家竞标则采取谈判方式,预计降幅为10%。
史立臣向记者介绍,如果企业参与国家集中采购,价格也相应的下调,但采购量没有上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利润。此外,如果采购后没有及时给企业结算,企业也将面临着应收账款增加的压力,而这也将影响企业的利润。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企业不参与上述国家集中采购,在这些地区的市场份额将受到影响。
不过,对于市场预计的此次带量采购大幅杀价一事,多家药企并不这样认可。
一位企业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此前多地也开展了带量采购试点。“很多靠低价中标的药厂并没有完成任务。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大幅杀价的可能性并不大”。
“药品的综合品质和药厂的综合实力也应该是重要参考。”另外一位制药企业人士向记者表示。
一致性评价迎挑战?
国家卫健委体改司监察专员赖诗卿曾公开透露,国家医保局组建伊始,首要职责是整合医保基金,提高统筹层次,出台医保支付标准,对医疗服务和临床用药实施战略性购买。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正是中国医保实施战略性购买的重要“筹码”。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品种有望在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中获益。
西南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虽然从中长期看,随着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越来越多,参考日本和欧美医药产业经验,仿制药价格将持续走低。但中短期率先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企业或受益带量采购,即份额提升+费用降低大于价格降低影响,不必过于悲观。原有市场份额较低且率先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企业受益明显。
在上述33个品种中,有5个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数量达到3家,8个品种通过企业2家,20个品种通过企业仅有1家。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四川维奥制药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同规格的蒙脱石散已经通过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也有三家企业通过了一致性评价,这三家企业分别是正大天晴、京新药业和海正辉瑞。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300mg的国产药品批准文号总计有5个,其中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正大天晴同规格的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已经通过一致性评价。
另外,包括瑞舒伐他汀钙片5mg、头孢呋辛酯、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厄贝沙坦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恩替卡韦分散片、阿托伐他汀钙片与卡托普利片等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生产企业也已达两家。
不过,一家制药企业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却表达了担忧: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数据,目前全国已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共计68个品规37个品种,全部为口服固体制剂,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工作尚未正式开始,预计将于2018年下半年启动。“一些企业为了推进一致性评价进行了大量资金人力投入,如果在此次国家医保局的集中带量采购竞标中,因为价格不是最低未中标,将面临着失去市场的风险,这将大大打击企业推进一致性评价工作的积极性”。
“仿制药替代过专利期原研药是全球趋势,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政府采取多种政策推动仿制药替代原研药以降低药费开支,不同的措施也带来不同效果。”上述企业人士表示,在此次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环节,一定要谨防唯低价是取,防止出现药品供应短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