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疲于应对新消费习惯 可能会在年底全面撤离
“大卖场”难以承受零售业巨变,疲于应对新消费习惯。
“乐天可能会在年底全面撤离中国市场。”15日,韩国乐天集团计划关闭旗下剩余的12家零售超市乐天玛特,彻底告别中国的消息引发关注。环环(ID:huanqiu-com)15日致电乐天集团询问情况,但未获得答复。近年来,外资大型连锁超市在华遭遇“滑铁卢”,中国人的新购物习惯令传统零售巨头面临巨大变革。
水土不服吃大亏
乐天玛特是韩国乐天集团旗下的连锁超市品牌。2008年,乐天玛特收购北京8家万客隆,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不过,自2012年开始,乐天玛特就开始收缩战线。2017年的“萨德事件”也为乐天玛特带来负面影响。当年8月,乐天玛特在中国有超过100家门店。今年4月26日,乐天中国方面宣布,乐天将向物美出售北京的21家乐天玛特门店。 8月6日,中国本土零售商利群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已经收购乐天的72家门店。
韩国《亚细亚经济》15日的报道称,此前进入中国市场的不少韩国零售已经折戟沉沙。乐天玛特、易买得等韩国大型超市撤离中国,现代电视购物和乐天电视购物也已经处于撤离边缘。
同为韩国零售企业的易买得1997年进驻中国,此后在华分店一度逼近30家,但业绩持续赤字迫使其减少在华规模。2017年易买得将仅存的位于上海的5家店铺卖给泰国正大集团。
一位熟悉韩国在华企业的人士15日对环环(ID:huanqiu-com)表示,乐天作为一家韩企巨头,在华业务的重要位置的管理人员都是从韩国派来的,重要决策也均需要总部拍板。这导致乐天玛特管理层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不深入,对市场的需求回应不及时,乐天玛特直到离开中国也没有解决好“水土不服”的问题。
“一站式大卖场”在退潮
乐天玛特退出中国市场有其特殊背景,但也折射出外资大型超市近年来在中国日益面临的困境。以大约2012年前后为分水岭,在此前,以中国居民收入显着提升为背景,外资超市在华快速扩张,家乐福、沃尔玛每年在华增开门店数都在两位数。但2012年后,随着互联网电商崛起,中国民众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加上本土超市企业的发展,外资超市主打的“一站式大卖场”优势逐渐被侵蚀,市场份额和利润也逐渐下滑。2017年,在华21家外资零售企业销售额占全行业较前年下降1个百分点,销售额增速较前年下降1.3个百分点,单个门店平均销售额较前年下降4.7%。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快消品分会秘书长任小东15日接受环环(ID:huanqiu-com)采访时表示,乐天玛特退出中国反映了中国零售业面临的大趋势,国内所有的大型连锁超市都在走下坡路,中韩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任小东表示,乐天玛特和其他连锁大卖场的经营没有本质区别,目前已经暴露出整体设施较为陈旧、商品不具备竞争力,再加上国外品牌不如一些中国本土卖场注重细节,“乐天玛特自进入市场以来就一直算不上一二梯队。”
任小东分析称,大型连锁超市都面临中国市场的巨大变革。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的出现让传统的大型卖场已经落后于市场发展,也落后于时代。
超市进军电商与便利店兴起
在“外资超市冬天”来临的情况下,外资零售企业不得不积极转变在华战略,加强对在华业务的管控,积极调整门店,控制成本,并拓展多元业态。同时,外资超市也积极寻求进军电商领域。沃尔玛2012年收购1号店,2016年通过股权交换方式入股京东,与中国国内物流企业投资共建物流渠道。家乐福则强化了网上商城的功能和覆盖面,并与美团、百度外卖等电商展开合作。今年还和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据任小东介绍,大卖场的衰退也伴随着便利店的大规模爆发,这样的趋势在中国台湾和日本已经被证明,乐天玛特等大型卖场已经不再符合市场与消费者的需求。
近来,在华的日本零售商业企业业绩出色,日本便利店企业在华业绩更是增长迅速,日本三大连锁便利店之一全家集团去年在华销售额较前年增长24%。在华堂超市退出后,伊藤洋华堂旗下的711便利店也成为其在华总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业界人士认为,相比欧美式大卖场,日式便利店“短小灵活、功能俱全”,具备了更强的社区覆盖力和顾客吸附力。中国国内的零售商业企业也纷纷模仿“日本模式”,推出类似的连锁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