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今日做出版本更新 试运行“黑名单”功能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依据滴滴出行官方微博10月10日发布的公告,滴滴APP在今日(18日)做出版本更新,试运行“黑名单”功能,司机和乘客都可以把对方拉入黑名单,而且这份“黑名单”在试行期间暂时不可取消。在司乘双方选择拉黑之后,滴滴将在12个月内避免为双方匹配订单。
乘客醉酒乘车、逃单不付账,司机绕道、强行拼车、以不雅言辞在微信群里议论乘客,侵犯乘客隐私甚至发生刑事案件,“黑名单”功能如何将这些所谓的“极端人士”逐渐屏蔽出滴滴出行平台呢?滴滴出行公关部相关负责人郑建涛介绍,如果司机多次被不同的乘客拉黑,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司机在服务上有问题,也会受到相应的投诉,平台会在核实投诉之后按照规则进行相应的处罚;乘客如果被很多次拉黑,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可以被匹配到的司机的数量,对出行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很多网约车用户认为,首先要做好对司机的监管。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分析,“黑名单”功能有限。郑磊说:“它主要是事后评价,第一是自己将来不再跟这个司机进行匹配,第二是给其他乘客做一个提醒。但是如果发生在途中临时起意、强奸或者杀人的情况,这个黑名单是不能直接起到作用的。”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分析,“黑名单”功能是安全整改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巍表示:“滴滴这次正式上线‘黑名单’功能,结合之前上线的一线报警、形成录音、改革投诉等相关新功能,是滴滴安全整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拉黑功能并非仅从乘客和司机相互不满、相互不匹配的角度考虑,而是拉黑功能本身就是信用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拉黑的这些数据不单纯是司机和用户不再匹配了,而是司机和用户的信用构成基础。同时这也是充分尊重消费者自由选择权的一个做法。”
郑磊强调,提高网约车出行的安全水平,平台需要在事前、事中、事后都采取有效手段,事前对司机资质的审查尤为重要。朱巍认为,“黑名单”功能对信用体系的建设有可视化作用。他说:“实践中有的情况是司机和用户之间相互不满,而不满的基础可能并非是违法违规的行为,如果一个司机态度不好,经常被拉黑,一方面他的信用会降低,另外一方面他的单量也会下降。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保证自己的信用就一定要减少用户拉黑自己,所以司机可能为了自己的可视化信用会更加地努力。”
互联网专家包冉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分析:“通过一系列抬高网约车运营过程中安全保障的举措,这些都是需要真金白银往里投入的,如果一旦形成市场标配,对于很多其他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来说,是很大的打击,或者叫市场的挤出效应。”
一些网友评价,滴滴在为顺风车再上线做准备,对此,郑磊表示:“我不能说‘黑名单’是为了顺风车上线做准备,但它至少在提高了整体安全水平之后是有利于顺风车再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