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平台竞争激烈 “蔚来系”围堵滴滴
导读
精准挖掘用户需求,成为投资出行平台一个重点。随着政策的明朗,资源、运力竞争会成为下半场竞争的核心。
出行领域正在从“草莽”时代走向精细化运营。
“市场的发展总是出乎意料,你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这个市场一开始也有几十家竞争者,后来只剩下几家。真正的顺风车是顺路而为,不以商业盈利为目的,这个定位是被充分肯定和认可的。”10月17日,在2018蔚来资本企业家峰会上,嘀嗒出行CEO宋中杰在演讲中透露,该平台的顺风车业务,四年时间内覆盖了近360个城市,认证通过车主440万名。平台上的出租车一年内,已经开拓了81个城市,司机入驻超过80万名。
目前,嘀嗒出行上单日订单量超过200万单。不过,宋中杰表示,未来只做巡游出租车的网约化平台,绝不会做专车和快车。与之形成补充的是,蔚来资本还投资了首汽约车。相比滴滴,后者更加专注于中高端与企业市场的网约车服务。
罗兰贝格合伙人郑赟认为,汽车产业的应用场景主要会覆盖共享出行、智慧停车、自动驾驶、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四个场景。共享出行已经结束了上半场的小战役,下半场将会由产品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平台需要创造更多场景。“上半场确实有很多优秀的出行平台,改变了大家的出行习惯。但是这中间更多的是对现有出行习惯的切分,更多其他细分场景蕴藏了很多新的投资机会。比如按照消费人群划分、出行服务需求划分等等。”
因此,未来的网络出行领域,将会出现更多的服务模式,用户也获得更多选择。一家独大的局面极有可能被打破。
嘀嗒补缺
无论是快的还是滴滴,都是从出租车网约车服务打开市场。如今,嘀嗒出行也瞄准了这一领域。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拥有140万辆出租车,13.38万家出租车企业,从业人员超过267万人,年客运达365亿人次,占城市客运的30%。因此,出租车出行仍然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该行业也存在诸多体验问题,才导致网约车出行占据了一席之地。此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虞明远指出,出租车在城市中的定位模糊,运力规模也较难调整。另外,经营权管理不规范,存在随意出让转让的现象,劳资矛盾突出。尤其是在价格调整机制上还不完善,服务质量很难提升。
因此,传统巡游出租车行业亟待转型升级。在嘀嗒出行CEO宋中杰看来,巡游出租车改革发展的核心和驱动力来自于网约化。“不少网约车平台基本把出租车网约化,作为边缘化产品或补充性产品。但这种定位承担不了整个出租车行业网约化任务。我们希望用技术赋能的方法,改善出租车行业的服务能力。”
今年9月份,该公司推出了凤凰平台,实质是为出租车企业提供一个CRM系统,他们能够在这个系统里面管理车辆资产、司机、服务、投诉。同时,进一步跟出租车线下数据对接,不仅能够看到司机在线上的收入,也可以看到线下收入,对出租车的运营完全掌握。
上海市一名出租车司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司机在滴滴出行平台接单时看不到目的地,因此积极性并不高。但是,嘀嗒平台提供的路线信息更加透明化。
“比如说过去出租车挑活、短程单不愿意接,我们统计后,在一定时间之内,如果司机10天拉了短程订单3公里以内的一定的数量,就可以给他一个去机场或火车站直接接单的优惠。除了硬性的管理之外,可以用更人性化的方法和技术来利益激励。”宋中杰进一步补充道。
目前,嘀嗒出行陆续与南京、杭州、成都、上海市闵行区等展开了战略合作。粗略统计表明,全国范围内的出租车一天能产生6000万订单,假设每单价格为20块钱,流水超过12亿元。因此,它仍然是出租车行业里面最大运力的提供者,也成为网约专车、快车等模式的最大竞争者。
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张君毅认为,出租车还是占据出行的半壁江山,下一步,出租车并不是消亡的产业,而是面临重大变革的产业。它是一个低成本的推广平台,利用平台的流量资源,结合落地也是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景。
细分化竞争
蔚来资本在汽车、高科技、能源等领域布局正在逐步深化。主要着眼于先进制造、电动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新能源及能源互联网、自动驾驶及智能化系统、车联网及出行服务进行系统化布局,投资的项目包括首汽约车、嘀嗒出行、Momenta、容百科技、奥动新能源等。
其中,首汽约车、嘀嗒出行、有车出行、车联天下都属于车联网及出行服务,这一板块占据了蔚来资本最大的投资份额。据介绍,首汽约车主要聚焦在中高端品牌出行,除了网约车业务,也在8个城市开通出租车业务,并在16个城市开通了大巴预约。从商业模式上来说,嘀嗒也与滴滴、首汽约车们截然不同,该平台不抽取佣金,而是围绕司机和用户两个群体,做更多的增值服务,产生其他增值服务利润。
蔚来资本联合罗兰贝格发布的《场景致胜——汽车产业趋势洞察》白皮书显示,出行行业的竞争已经告别了平台之间的流量竞争,交通运营和基础设施正在受到行业重视。因此,从线下运力提供商的角度来看,运力整合和无人驾驶方案切入车辆运营是两大机会。拥有资金实力,特别是大额授信能力,以及车队管理能力的公司有望成长为新的巨头。
目前,Uber、滴滴出行等平台都已经在探索无人驾驶方案。首汽约车CEO魏东对自动驾驶持相对谨慎的态度。技术可以不断的迭代,如果要投入应用,道路标识、信号标识全部要更新配合使用,而道路标识、信号标识一系列的法规的前置,所有的厂家都要围绕统一的标识,调校自己的参数,仍然需要一个过程。“从企业主观上讲,我们认为乘客在车里面是一个生命体,需要对乘客负责任,我们没有动力、意愿用乘客做试验品,我们希望看到成熟技术才愿意有条件使用。可以从载货、到封闭性有人,再一步一步推进。”
因此,后来者美团打车、哈啰出行等平台并没有显著的创新性模式出现,竞争仍然围绕着用户争夺、补贴等方面展开。张君毅认为,过去是通过资金、资本把平台堆起来,而且迅速积累起了千万级的用户,行业不断出现兼并、整合。随着资本寒冬到来,大平台占据了一定的垄断优势。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推一体化出行方案,下半场竞争将是智慧和资源的竞争。“精准挖掘用户需求,成为我们投资出行一个很重要的点,而不是单纯用补贴烧钱的方式。现在我们手上的钱也不多,肯定不会盲目烧钱。”他预计,随着政策的明朗,资源、运力竞争会成为下半场竞争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