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奋斗青春
电视剧《创业时代》聚焦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互联网领域,呈现技术革命的时代浪潮给人们交往方式带来的巨大改变。作品对活跃在时代中心场域的“弄潮儿”郭鑫年、那蓝、罗维、李奔腾、温迪等人物的情感命运和价值追求进行了生动细腻的叙写,观察角度和精神视野开放开阔,对新时代技术发展、资本驱动、爱情伦理等议题的深度思考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发现与精神启示。
在诸多同类型现实题材电视剧中,创作者试图在一种回溯过往的历史沧桑感中展现数十年社会变迁,追忆过往乃至回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文本时间大多推得比较远。这些作品有些厚重生动,有些却显得虚幻悬浮。虚幻悬浮的剧作中,历史苦难往往被严重过滤,历史感被似是而非的“做旧感”所替代,年代质感也在轻松随意的处理中被稀释和弱化。同时,还有一些作品存在着“远景”厚重、“近景”单薄的反差,越是拍到当下生活,越显出虚幻,缺乏现实感和当下感。这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创作者在对接时代,把握当下纷繁复杂社会现实时的思想贫弱,以及将生活巧妙提炼为艺术的能力缺乏。在这层意义上,《创业时代》不落窠臼,题材内容独树一帜,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精神为创作导向,选择了正面表现和艺术概括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史和科技精英的心灵史,切入角度敏锐,对话现实的热忱最是难能可贵。剧作表现了互联网野蛮生长初期,知识产权保护缺位,山寨抄袭现象泛滥,诚信缺失的困局;同时,也对资本主导、垄断互联网技术发展,打压自由竞争进行了发人深省的叩问,体现了创作者真诚敏锐的艺术勇气。
《创业时代》叙事跌宕起伏、曲折生动,从郭鑫年团队魔晶软件的成功开发,到争取A轮天使融资风光无限,再到官司上身,一波三折却又一气呵成。《创业时代》人物形象鲜活,个性鲜明:以郭鑫年、罗维、李奔腾为代表的互联网行业“弄潮儿”,都具有创新进取精神,但又各不相同——郭鑫年执拗纯粹,信奉理想主义,罗维精明务实,李奔腾格局远大,手段霹雳。再如两位女性角色,那蓝与温迪同样聪明美丽,但一个善良且富于同情心,另一个却务实功利且工于心计。该剧在刻画人物时,争取不走极端或搞简单的二元对立,注重从人性角度深挖人物性格的根基、缘由,把握人物性格的丰富层次和细微变化,使作品没有流于简单的道德说教或对人物黑白分明的臧否。
《创业时代》后半部分,对李奔腾麒麟团队的内部争议、围绕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分歧争论,以及对郭鑫年团队在重压之下股东们分崩离析等重头戏的表现精彩纷呈。保守还是创新?追随资本的脚步还是坚守友情?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力地提升了剧作的思想内涵与艺术品质。该剧结尾的处理也意味深长,突破了资本、技术主宰下“胜者为王”的丛林法则和功利主义价值观,落脚于情义无价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辨,大大提升了该剧的思想性与哲理性,凸显了当代科技精英自强不息、永不言败的理想主义情怀,为整部作品装点上青春激情与奋斗精神。
当然,该剧在叙事和表演上仍存在一些问题,给未来的现实题材创作提供了前车之鉴。剧作开篇伊始,存在细节疏漏、时代感错位的缺陷;演员表现上,年轻演员在部分重要场次的表演情绪不够到位,仍有较大进步空间;情节设计上,郭鑫年误将温迪当成那蓝的说法较为牵强;人物刻画上,金城的任性胡闹也显得夸张做作……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或多或少地拉低了该剧的艺术水准。在接受观众吐槽的同时,创作团队也要认真反思,总结经验。但从总体上看,该剧是一部成功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现实题材献礼剧,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尝试性地拓展了现实题材剧的表现领域与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