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孩的“零浪费”生活
破解城市“垃圾围城”的难题,不仅需要政府和相关企业的积极作为,更需要每个个体和全社会的参与。如今,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零浪费”正在兴起。“零浪费”不是指没有任何垃圾,而是在生活中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垃圾的产生。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正从我做起,把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余元就是这样一位实践者,她创造了三个月产生两罐小玻璃瓶垃圾的奇迹,令许多人赞叹。余元是如何实现垃圾减量的?请跟随笔者走进她的“零浪费”生活。
装满垃圾的玻璃罐
余元(左)邀请零浪费先驱者Bea到中国做分享
余元的零浪费无包装商店
今年27岁的余元曾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去年,她辞职放弃了还算不错的薪水,和她的男友Joe用实际行动践行垃圾减量、分类处理的生活。
“当时,我想给自己一个挑战,尽可能减少自己的生活垃圾。3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产生的生活垃圾,只有小小的2个杯子那么大的玻璃罐那么多。”余元对笔者说道。
这两个玻璃罐中的垃圾有桶装水的塑封胶带、用过的膏药、药片盒、玻璃瓶上的广告标贴、还有快递包装袋、商品袋、零食袋等。两个人、3个月,产生了两罐500ml的垃圾,这听上去令人不可思议,但余元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垃圾减量方法。
余元说:“我发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有意识购买、使用和处理自己的东西,比如买东西时尽可能买一些可以反复使用或者纯天然材质的,这样可以自然降解。我还会更多地考虑买二手物品,以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出门吃饭,余元会带上自己的便当盒和餐具;去菜市场买菜,她会用自己的布袋代替塑料袋;平时常用的牙膏、沐浴液,她会用无添加的原料亲手去做,做出来的东西可以降解,不会产生垃圾。
余元还用一个不锈钢的容器把日常的厨余垃圾攒起来,放在冰箱中冷藏7到10天,然后,把这些厨余垃圾倒进用收纳箱做好的堆肥桶中,在收纳箱的四周打好孔,保持空气流通,最后,把这些垃圾与泥土、干树叶一起搅拌混合,经过2个月的自然分解后,就能把食物残渣变成黑金土肥料。
余元说,“零浪费生活提倡6R原则,即Refuse,Reduce,Reuse,Repair,Recycle,Rot。(拒绝、减少、重复使用、维修保养、回收、分解),其实,这是鼓励大家少回收,少产生垃圾,从源头做到垃圾减量,而不只是依赖回收。”
一次偶然中,余元在网上看到了一种能反复使用12年的卫生巾。这种卫生巾可水洗,每次只需要用热水消毒3-5分钟,就能循环使用。“其实我最开始去买它是带着一种好奇心,但后来发现真的很好用,可以帮助我减少非常多不必要的垃圾。”现在,余元已经把它变成了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
其实,余元也曾经是个疯狂的消费者,她最早居住的15平方米的出租屋里可以塞上四五百件衣服,来个人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但是两年前,余元在网上看到,一个美国家庭一家四口一年只产生一个罐子垃圾的视频,令她非常震惊,意识到原来世界上竟然有“零浪费”这种生活方式。
这件事情令余元开始反思,她决定彻底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方式。于是,她带着1/10的东西和男友搬到了北京三环的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里,两人开始了减少日常生活垃圾的尝试,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输出。他们把垃圾堆里的红色躺椅捡回家,用4元钱在市集上收集到一双牛皮鞋。“
现在,这对小情侣在北京南锣鼓巷开了一家名叫THE BULK HOUSE(零浪费无包装商店)的小店,继续倡导“零浪费”生活,用不锈钢吸管代替塑料吸管,还把用过的米袋子旧物改造成时尚手包、背包,把旧布料做的衣服和枕套,用闲置纸盒邮寄快递,受到了顾客欢迎。
余元说:“我们身边的朋友、家人也多多少少受到一些影响,现在他们出去买东西都会带上自己的布袋子,平时尽量少点外卖。其实‘零浪费’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复杂,把‘零浪费’拆成多个小的步骤,然后从日常生活中一点点去尝试它、完善它、践行它,就会发现它其实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