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浦东》:小视角下的大时代
小视角下的大时代小细节里的大历史
且听《大浦东》编剧导演娓娓道来
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会见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并赠送了一张面值五十元的“小飞乐”股票——昨晚,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电影集团领衔出品的电视剧《大浦东》(见图)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小人物
镜头里,编号为XX0000001号的淡蓝色“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叫人想起32年前上海的冬天。随着剧情发展,中美金融市场研讨会的美方代表查尔德先生到“东方财经大学”观摩一堂模拟课。隔桌相坐的同学扮演客户和股票经纪……生涩的,懵懂的,来自于课本的这堂模拟课,最大的功能并不是给32年后的观众普及股票知识,而是让男女主角和配角几乎全数登场。编剧张强告诉记者,《大浦东》正要用这组刚从大学毕业走向社会的年轻人来讲故事,“希望用小人物的爱恨情仇,时代洪流中的人生或迷茫或奋斗,组成一幅生动、温暖、励志的美丽大画卷。”未来的日子,这幅画卷会慢慢打开,这里有上海人的成长史、创业史和梦想史,有金融从业者与普通百姓是如何面对历史机遇、时代发展和改革浪潮的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并汇合个体情感。他们有的抱定“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的理念;有的认为奋斗才是最大的机遇,机会就像手中的沙子,稍纵即逝;他们有人勤奋务实,在实践中体现人生价值;也有人立志去华尔街闯荡,回国创业。“通过剧中人物的奋斗过程,既是对新时代的赞颂,也昭示着,只有发展与改革,才能展现个人和时代的理想,才能引领人们坚定地走向未来。”张强这样说。
大发展
随着剧情发展,《大浦东》的主要人物还有多个参与浦东开发规划、建设、管理和为经济政策建言献策的基层领导干部、经济学家、金融高管等浦东开发的亲历者。循着年轻人的成长轨迹,也遵循着其他亲历者的探索步伐,我们将在35集电视剧里看到“敢为人先”的上海,在浦东开发开放后,创下了多少“中国第一”: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个金融贸易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上海自贸区……也能看到世界经济大局投下的印记,比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从一张飞乐股票的故事到正当沸腾的金融之城,这条金融发展的情节视角构成了全剧的一条纵向的故事经线。“爱上海的人很多,写上海的人也很多,拍上海的人更是非常多,以金融的视角,以30多年跨度去演绎浦东崛起的潮起潮落,影视作品应该是第一次。”土生土长的上海导演王义明骄傲地说。
虽然只播出了一集,但1986年的气息还是扑面而来。一枚校徽、一个拎包,一件夹克、一盏台灯,都是服装化妆道具和整个剧组的努力。导演对此很有几分自豪,他说:“怎样才能向全国亿万观众展现出一个风起云涌、热情似火的大时代?开拍前,我翻阅了大量资料去了解这一伟大壮举,也深入了解这段历史及其事件背后所发生的故事,我希望能在作品的拍摄与人物表现中得以运用及遵照,力争更完美地还原历史大背景,才好有声有色地讲述这段历史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