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头条丨淘宝闪购管理层谈首个“双11”:下一波增长来自协同和提效
文|彭倩
编辑|乔芊
(资料图)
淘宝闪购的增长后半程在哪里?
“双11”这个最好的练兵场,或许能给出一些答案。
“双11”发布会当天,36氪在上海见到了阿里集团 CTO、饿了么董事长兼 CEO 范禹,他同时也是阿里合伙人。我们和他聊了聊“淘宝闪购参与双11的目标”、“平台效率提升的进展”以及“阿里各业务之间如何协同”等外界十分关心的问题。
今年“双11”最大的变量在于,外卖和电商交叉销售开始形成规模。范禹对此也举了一个实例:“有位用户说,中午吃饭打开淘宝 APP,看到页面下方有猫粮,下单后才意识到‘我原来是来吃饭的’”。
据36氪了解,近期淘宝闪购的订单结构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今年8月时茶饮在闪购订单的占比为22%,零售订单为8%,其他餐类订单占比达到七成,到了10月,茶饮和餐都有所下滑,而零售则突破了双位数。这一方面是季节变化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平台运营方向调整的结果。
双11发布会透露,淘宝闪购日订单规模已稳定在8000万单以上,平台对商家和骑手的补贴进行了合理调整,补贴效率也在持续提升。官方数据显示,自2025年6月上线至8月,淘宝闪购订单峰值达1.2亿单/日,带动手淘日活用户同比增长20%。闪购业务如今已助力77个零售品牌月成交额破千万,490个品牌破百万。
首个双11的节点,淘宝闪购管理层分享了它接下来的增长来自何处。
从业务间的协同要增长
“增长目标肯定不是(规模)‘不掉’,而是继续增长”,在双11发布会后的采访中,淘宝闪购明确表示。
他们看到,随着闪购零售化进程加快,更弹性的消费需求正在快速涌现——这些基于更丰富的体验和商品,而不仅仅是基于快和便宜的增长,这是闪购产生的新增量。
据蒋凡在财报会上曾透露,淘宝闪购未来3年或将达到万亿规模。
这背后需要各业务之间通力合作,但其中,会否发生一些声音担忧的“左右手互博”问题?
对此范禹在接受36氪采访中表示,“在其中,淘宝闪购以及各业务协作的整体逻辑会更以全局视角来看,把所有订单准确、按时交付给消费者。”放到消费者的视角或者商家的视角,消费者有不同的消费需求,当用户希望在一个地方能够连带完成,那这些业务场景就自然结合起来。
范禹也提及,在这个协作机制机制里,也会有几个重要的串联要素,例如“88VIP”、淘宝大会员体系,让所有业务在各自场景里各自建设,并在此中产生更大的协同,最终带来1+1大于2——这是现实中正在不断发生的事。
先有规模,后谈效率
与电商「双11」聚集脉冲式的巨大需求不同,闪购更需要整体的流量、配送和供给各自提升,才能产生持续的需求和增长,这也考验了平台进一步精细化运营的能力。
这是淘宝闪购的第一个“双11”,也沿用了古早而直接的打法:淘宝闪购给88 VIP 每天发两张5折券。不过,除了继续以大力度的折扣吸引用户进场,淘宝闪购同时也在实现规模化的基础上,加快提升经营效率。
在8月底阿里的财报会上,蒋凡在谈及“UE 和经营效率”时称,“我认为不能抛开规模谈效率,过去我们的订单规模是同行的1/3,在很多省市我们过去的份额甚至低于20%,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份额差距下,可能效率没有意义。”他进一步提到,短期内亏损收窄主要来自用户结构优化、订单结构优化、履约效率和成本优化这个几个方面。
“UE 和经营效率”的改善,在当下闪购具体是如何进行的?
“投入100亿不一定能比投入10亿的效果翻10倍,要追求补贴效率,即把对的补贴,补贴到对的人身上和对的场景上。”据范禹表示,闪购面向用户结构和营销环节的效率提升在持续进行。
据36氪了解,淘宝闪购结合淘宝的运营优势,推出营销优惠引擎:用户端补贴力度没有下滑,但同时也优化“补贴阶梯”,客单价越高、获得的优惠越多,此外也会向88 VIP 和淘宝大会员做更多倾斜。
在订单结构方面,淘宝闪购也在根据用户需求对品类牵引进行调整。有电商大促刺激销售,是做大零售订单的好时机;与此同时,商家的订单结构则正和流量做更精准的匹配,并最终通过技术、调度、营销优惠进行多维度的匹配提升。
在履约环节,闪购在外卖大战开始后快速增加了骑手规模,为的是保证用户的体验,但同时也抬高了成本。目前,闪购的重点也转向围绕订单结构和物流结构,做更好的调度和安排,以进一步提升物流环节的效率。
“我相信只要我们把这个体验做得更好,肯定可以带来整体的增量,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投这么大的投资去做‘大消费平台’的一个出发点”,范禹表示。